教研论文
创设有效情景对活跃高三英语课堂的实践
作者 | 论文(专著)题目 | 刊名 | 出版时间(期数) | 刊号或书号 |
张清衍 | 创设有效情景对活跃高三英语课堂的实践 | 读与写 | 2016年第12期 | CN51-1650/G4 |
英语教学对老师来讲是经验也是探索。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设置活跃的情景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老师提高英语课堂的效率和教学质量。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是英语教学的目的。 1.活跃英语课堂气氛的意义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的讲解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老师的讲授为主,学生成为消极的接受者,没有参与课堂的机会,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灌输。学生在课堂上不活跃,跟老师缺少互动,时间久了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老师应该改变过去的死板的教学方式,活跃英语课堂气氛,从学生兴趣出发,变苦学为乐学,让学生产生我要学的愿望,把求知变成学生最大的内在需要。老师要充分发挥师生的互动作用,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一堂英语课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课堂气氛是否活跃。课堂上死水一潭,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即使老师的教学水平再高,教学效果仍然不佳,因此,有效地激活英语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2.创造有效的教学方法
2.1课堂互动,教学相长。首先,教师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意志和情感,通过教师的巨大热情来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课堂气氛的前提条件。如果教师真诚、平等地对待学生,包容理解学生,师生之间的感情得到沟通,那就会消除学生对教师的陌生感。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就会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从而有利于教师有效地组织和调动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注意语言方式,教学要语气和缓,感情饱满,避免生硬;课下,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检查学生的复习情况。对学生的提问,老师要耐心倾听,及时回答学生的疑问,做到不厌其烦。老师的耐心会使学生心情放松,对老师充满信任,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的配合课堂教学,与教师共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做到互相促进,互相影响,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2.2提高兴趣,活跃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逐渐增加学习的兴趣,在英语教学中非常关键。课堂气氛沉闷、消沉只能使学生无所事事。因此,教师要努力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要消除学生对他的恐惧感,讲课时面带微笑,表情要轻松愉快,有的老师总是以说教为主,对学生讽刺挖苦,尤其是对学习差的学生动不动就批评,不留情面,这样就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老师应该为人师表,在课堂上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热情而有耐心,对于学生不懂的,教师要尽量用一些鼓励性的话语来增加学生的信心,使学生与教师处于一种平等而轻松的环境中,让学生有获得感。
2.3因材施教,合理评价。学生在与他人接触中,总希望得到他人的注意与肯定。学习的最大乐趣在于经过艰苦的努力而获得成功。而这种注意和肯定就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动力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合理评价。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要求。排除他们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对学困生,在"帮"字上下工夫。对中等生,在"导"字上下工夫。对优等生则在"引"字上下工夫,让每一个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都有成功的体验。学生成绩进步了,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自然就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
2.4创造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1)把快乐带进课堂。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能够引发喜悦、带来欢乐,使人获得精神上的快感。如果把幽默带进课堂,融入教学之中,那么课堂教学就会是另一种场景,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上幽默、风趣的语言,使优秀的学生因成功而发出笑声,也能使后进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受到触动。一个幽默滑稽的体势动作,一句带有感情绘声绘色的话语,甚至一个丰富有趣的表情流露,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2)在游戏中学习。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常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感到厌烦乏味。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在众多教学方法中,游戏教学无疑是一种激发并保持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对学生个人潜力的激发及团队意识的培养均有良好作用。让学生在一种新鲜、有趣、活跃的教学气氛中学习英语,学生可以学得主动、学得有趣、学得积极。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英语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之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就会自觉地去学习。(3)把课本剧带进课堂。目前高中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愿说、不会说"的现象仍很普遍,很多学生都是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教学大都是教师传授,学生被动吸收和机械操练,这种传统的教学忽视了学生对英语的主动运用技能。致使学生学英语的内在潜能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大大降低,很难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4)充分利用多媒体。多媒体具有声、象、图、文并茂,易于互动交际等特点.将其用于英语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英教学无法解决的听和说问题。从而丰富了课堂内容提高了学生应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在一些抽象的课题、自然知识的讲解方面,多媒体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手段尢法比拟的优越性。它不仅可以扩充教学的内涵与信息量,还以节省教学时间。能更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
综上所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想活跃课堂气氛,就要充分利用一切教学手段,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因材施教,因时施教。精心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从内心自发地喜爱上英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庄惠敏
(福建省南安市南星中学福建南安362342)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学校的教学条件也大大改善,但心理教学相对滞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也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主要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思想政治教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42-01
高中生面临高考的压力,学习任务重,心理问题不容忽视。探究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也是政治课教师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通过构建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各种课型,采用高效的教学方法,并帮助学生自我调节,克服不良心理障碍,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高中阶段是老师的义务和责任。
1.理健康教育渗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意义
1.1我国高中学生中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我国高中学生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据有关部门对我市某中学抽样调查发现:首先在问卷中有95%的学生认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调查结果还显示出:有38.65%的学生存在学习障碍,有15.13%的学生存在人际关系障碍,抽查结果表明:高中生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学校和老师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压力,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身体健康,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1.2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学生心理健康是我国新课程培养的目标。新课改提倡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明确提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并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生的有利因素心理健康教育有多种方法和途径,正确的引导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穿插心理健康教育目前是学校老师实施的主要手段。高中政治教材中有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高一的《经济常识》、高二的《哲学常识》、高三的《政治常识》,从不同的方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格要求,特别是《哲学常识》教学单元任务的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等四个方面的知识直接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关,是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资源,老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给学生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心理调整与健康发展。
3.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教师应该结合所授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实现"1+1>2"的整体效应。
3.1重视思政课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介绍相关的心理常识:不良情绪容易导致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学习和工作。在持续的消极情绪反应作用下,首先受到影响的是神经系统的功能,抑制大脑皮层高级心智活动,破坏大脑皮层兴奋性与抑制的平衡,使得正常的判断力下降,甚至使人的大脑功能严重失调。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和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多的相似性,故可以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中涉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适时的进行心理指导。如:在"意识的能动作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提到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3.2教师要为人师表。教师要用积极的情感和真诚的爱心去感染和打动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师要以自身的良好形象感染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坚持把微笑带进课堂,给每个学生以宽松、尊重、支持、鼓励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使他们在政治课堂中感到身心愉悦。
3.3科学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根据思想政治课知识容量相对较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的主体环节中,教师要多采用看书提问,分组讨论,辩论、点拨等不同形式,营造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高情感目标、心理素质目标的达成度。在提问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给同学们提供均等的回答机会。上课时老师按座位逐个提问,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以避免那些得不到回答问题机会的学生产生退缩与自卑。
4.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政治课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教学艺术。老师要潜心钻研,做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利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模式,教会学生学会心理调节,避免不良心理现象的产生,自行消除心理障碍。最后在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和谐统一合力的作用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有一个健康向上的认识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余建林:《浅谈当前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南平师专学报,2005。
[2]王建中:《中学生心理健康与行为的现状及对策》,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8)。
[3]明宏:《心理健康辅导———基础理论》,2005(5)。
[4]苟连兄、罗永忠:《甘肃省白银?中学生心理健康及教育状况的调查与分析》,西部教育参考,2006年第3期。 [5]《思想政治(必修)二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6]《思想政治(必修)二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本文刊于《读与写》 2016年12月(上)第13卷第 12期,第172页)
(国际标准刊号 ISSN1672—1578 国内统一刊号 CN51—1650/G4)
国内邮发代号:6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