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论文
基于听力策略培训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
| 作者 | 论文(专著)题目 | 刊名 | 出版时间(期数) | 刊号或书号 |
| 基于听力策略培训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 | 教育 | 2016年第11期 | CN:50-9238/G |
听力作为一项语言技能,教师若要提高学生对听力理解的认识性,就要让学生先从提高策略意识做起。具体的讲,教师要训练学生恰当地将各种听力策略运用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听力训练中,进而促使学生把该能力迁移到日常的学习中,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学习能力。大量的研究表明,听力策略对听力理解的效果有明显的影响。O’Mally等(1989)在研究中发现,有效的听话者更善于运用“自上而下”的理解模式和推理等认知策略。Young(1996)、Thompson和Rubin(1996)指出,学习者在听力理解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运用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由此看来,训练听力策略对提高听力技能具有较大的帮助作用,应予以重视。
一、听力教学中训练的听力策略
(一)听力策略的理论框架
听力策略是以学习策略为理论框架的。O’Mally&Chamot(1990)根据认知心理学把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听力策略也同样可分为三类:元认知策略指的是语言学习者为促进某一学习活动的顺利完成而采取的计划、监察、评估等行动,如选择性注意,即事先确定在听时应注意听其材料的哪一方面。认知策略则与学习者的学习任务有直接的关系,它涉及大脑对输入信息的处理,如重述、借助上下文推理、联想、捕捉关键词、捕捉非言语提示、做笔记等策略;社会/情感策略指的是学习者为促进某一学习任务的完成而与别人合作或自己控制情绪,消除紧张和不安等。
(二)听力策略
1、自我监控策略
经过一些调查,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对自己注意力的自我监控能力较差,遇到生词时,注意力就会停留在生词上,而放弃了继续听录音的机会。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告诉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如果遇到生词,先可根据听到的音记下音标,然后按照读音规则再结合语境进行推测。如:
Man: Iwould like to ask about taking a loan.
LoanOfficer: Do you have an account here?
Man: Yes,I have been a customer here for several months.
LoanOfficer: How much do you want to borrow?
Man: Threethousand dollars.
在第一句话中,loan可能是一个生词,听者根据其语音,可能会想到loan或lone,也可能会把a loan听成 alone。但是,当听到taking a loan时,了解loan前有不定冠词a,就loan是个名词,这就排除了lone,加之account, customer, borrow, threethousand dollars, 可以在听者脑子里共同激活一个贷款的图式。
2、预测策略
预测就是根据前文所提供的“线索”来推断后文可能出现的信息内容。学生在做听力理解练习之前,根据段落或对话的标题,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各方面的知识,对即将听到的内容进行预测;或者在听的过程中,根据已获得的信息线索,包括主题句、用词、句子结构、前后关联、句子的语法关系、语言环境等,预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或说话人下一步要讲述的内容。预测有标题预测法,主题句预测法,逐句预测法,语法关系预测法,关键词预测法,谈话者的身份及其关系预测法,功能词预测法等。
3、选择要点策略
信息交流通常是在语篇层次上进行的。听语篇时,听者没有必要追求听懂每一个单词,而应该根据预测选择要点。经过标题预测后,听者已预测了相关词汇,在听录音的过程中,听者就应该注意听段首句和过渡性的词语。段首句一般是段落中心思想的主题句,而过渡性词语则体现出说话者的思路和语篇的展开方式。关注段首句和过渡性的词语有助于听者理解整个语篇。这是因为段首句大都是表达段落中心思想的主题句 ,它简明扼要地告诉听者段落的内容,而过渡性词语则表现出出题人的思路、时间和空间、举例和例证、对照 和比较、引申和转折、推论和总结等逻辑关系,它对整个语篇的理解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听的过程中,听者很有必要适当地做一些笔记,把一些关键的地方和容易忘记的地方记录下来。
4、推理策略
在语篇理解过程中,听者需要运用自上而下的理解方法,利用社会背景知识、语言知识和语用知识,排除不符合逻辑的解释,填补推理过程中的空勤,从而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如,A和B一起乘车去看电影。
A:Can we reach the cinema in time?
B:We should be OK if the lights are with us.
表面上听起来,“亮灯”与“能否准时赶到电影院”没有直接的联系。若没有语境,听者会感到茫然。本对话中隐含着“汽车一路畅通无阻才能准时赶到”的意思。关于交通管理的共同知识构成了认知语境。在这一语境的帮助下,使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联系的话成为连贯的语篇,因而得以有效地理解“如果一路都亮绿灯,我们就能准时赶到”。
5、计划策略,联想策略,重组策略,演绎运用策略,意象策略,记笔记策略,评价策略,自我舒缓策略,总结策略等。
二、听力教学中的策略训练的模式
O’Malley和Chamot(1990)认为,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如果将策略训练直接结合到平时的听力教学中效果会更显著,即将策略训练与外语教学融为一体,结合学习内容演示策略,然后让学生有意识地在完成学习的过程中使用策略。可以采取的训练模式如下:
①让学生小组讨论在听母语时所经历的过程,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听力策略使用的意识。
②教师选择特定的听力材料,通过口头汇报形式模拟听的过程和使用策略的思维过程,不断扩展听力策略范围,解释何时、何处、如何使用某种策略。每节课皆复习旧策略并介绍新策略。
③结合具体的听力任务,练习使用新策略。训练中教师根据需要选择特定的听力材料,提示学生使用一定的策略,并以此为据,评估自己听的情况。训练中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从旁适时指导,使学生逐渐学会何时、何处、如何使用某些策略,从而有意识地自如地使用策略。
④自我评价。每次训练后,教师可让学生写日记,记下听的策略的使用情况及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思考提高听力的策略。
⑤扩展练习。教师课后布置听力任务,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进行听力练习、策略讨论,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听力任务中巩固策略的使用,从而促使其合理自如地使用所学的策略。在听力策略训练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及教学的需要,循环重复以上的步骤来加强对某些策略的训练。而在后期,如果学生的策略使用已达到一定水平,那么策略表、教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等支架可以逐渐撤掉,让学生逐渐自主适当使用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