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南星中学迎来了侯完肖名师工作室“送培下乡”暨省级课题研讨活动
春风送暖花正艳,书香浓郁满校园。3月13日下午,南安市高中语文侯完肖名师工作室“送培下乡”教研活动暨省级课题“整本书‘读思达’教学法培育学生高阶思维的校本化行动研究”活动在南星中学滨海校区举行。 省学科带头人、泉州市名校长、南星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黄新生,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泉州市教学名师、正高级教师杨淑芬,南安市高中语文学科中心组成员陈阿永、吴智勇、黄辉霞,工作室全体成员、省课题组成员以及南星中学高中语文教师等参加了这场颇有深度的教研活动。 南安国光中学林文杰老师以《红楼梦》前五回人物命名艺术为主题,开设了一堂生动活泼的阅读课。课堂以“名字里的秘密”为切入点,在学生介绍自己名字寓意中导入,通过谐音、隐喻、结构法等视角,引导学生探究曹雪芹笔下的命名密码。 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探讨了“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存)”等名字的深层含义,揭示其与社会批判、人物命运的关联。本堂课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对古典文学命名艺术的兴趣,感受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发展了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杨淑芬老师开设了《AI赋能高考“思辨读写”专题复习例说》专题讲座。讲座主要聚焦人工智能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如何通过AI工具提升高考复习效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写作能力。 讲座最后,杨老师呼吁老师们积极拥抱AI工具,将其应用于热点追踪、思辨训练与个性化辅导中,同时坚守教育本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人文情怀。讲座为南安市语文教师提供了AI赋能教学的具体路径,也为高考复习注入了创新活力。 当天,恰逢南星中学举行第一届科技节开幕式活动,在黄新生校长带领下,老师们参观了充满现代气息的校园,体验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学实验。 座谈会上,黄校长致欢迎辞,介绍了百年老校南星中学的校史和办学成果,并展望了学校未来发展蓝图。同时,黄校长寄语青年教师,希望大家在工作室活动中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成长。 评课研讨: 聚焦高阶思维 共话教学未来 随后,公开教学研讨和深度评课。听课老师们一致认为,林老师的课堂通过任务驱动与兴趣激发,培育了学生逻辑分析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有效推进整本书阅读;“读思达”教学法是一种实现学习中心和体现素养导向的教学法,是推进育人方式变革的重要抓手,值得深度研究和推广应用。 评课过程中,老师们坦诚相待,畅所欲言,既肯定了亮点也指出了不足,并提出合理建议,研讨气氛和谐而浓烈。针对AI赋能教学的议题,老师们探讨了如何平衡技术工具与人文教育的关系。AI赋能“思辨读写”,以思辨读写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进而提高高考复习效率。老师们还对工作室的团队建设和省课题活动进行深度的研讨。 在总结发言中,侯完肖老师指出,林文杰老师的课以命名艺术为支点,撬动整本书阅读的深度思考,是“读思达”教学法的生动实践。杨淑芬老师的讲座紧扣时代脉搏,以丰富的素材和典型的案例,深度解析了AI赋能高考“思辨读写”专题复习,让老师们深受启发。希望老师们返校后,能对活动的一些成果进行回顾梳理和校本化运用,提升教书育人的整体水平。 教育路漫漫,一路溢芬芳。本次活动以“红楼命名”溯文化根脉,以“AI赋能”探未来教学,为“三新”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多元路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工作室的老师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新的契机,加强团队建设,AI赋能教学,不断汲取新的理念与方法,深化整本书“读思达”教学法的校本化实践,将教育的火种播得更远,让教育的春天五彩斑斓!
信息来源:侯完肖名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