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家长,警惕!不要让这类诈骗盯上你的孩子!

最新文章

@全体家长,警惕!不要让这类诈骗盯上你的孩子!

发布时间:2025-03-26 发布者:南星中学 文章来源:微信转载 阅读 : 123

近期
一些不法分子冒充老师
在家校群里

骗学费、书费、校服费……
骗子抓住了
家长们对老师的信任心理
所以屡屡得手


案例一:“班主任”喊你交钱,是真是假?




近日
张先生在家校群里
看到“班主任李老师”发来的一则消息:
通知家长缴纳新学期伙食费1000元

消息发出后
“班主任李老师”不仅要求家长回复“收到”
还不忘提醒家长
缴费后要截图留存证据
很快
几位家长先后把转账截图发到群里

当张先生正在操作转账时
QQ界面突然弹出一个信息框
“当前交易存在风险,暂时无法支付……”
图片
而家长们也慢慢察觉事情不妥
纷纷在群里发出质疑
真正的班主任李老师接到家长咨询电话后
发现有人“克隆”自己
班主任迅速在群里喊停转账行为
并立即报警

图片

图源:视觉中国


图片

民警分析

图片

骗子进家校群后
往往将名字和头像更换为
班主任信息
克隆成“班主任”后
便在群里要求家长配合缴费
因为对象是“班主任”
家长普遍持信任态度
未仔细核实便转账汇款
造成财产损失

01

“克隆”权威身份


班主任这一身份在家校关系中具有天然的权威性和安全感,比起其他骗局中的身份伪装,骗子缩短了从铺垫到施骗的整体时间,快得让家长们来不及反应


02

拿捏家长的心理


骗子一般会使用扫描收款码、QQ红包等即时到账功能,每笔都是小额转账,挑的都是家长上班时间,赌的就是家长忙于手头工作,无暇细究部分家长看到群里纷纷转账的信息后,也会因为从众心理而忽略可疑细节


警方提醒


图片


01

身份核验是铁律


图片

在家校群中,一旦遇到通知收费的情况,可第一时间通过电话联系老师核实真伪谨慎对待所有提出线上资金交易的请求。同时可以对班主任单独设置备注当骗子冒充老师发布信息时,便能通过备注对其伪装一目了然

02

完善家校群管理


图片

班主任作为群主应开启“群聊邀请确认”功能,此功能QQ、微信群均可设置。同时定期核查群成员情况,避免骗子悄悄潜伏其中。


除了家长们上当受骗
近期
针对学生的骗术
也屡屡发生

案例二:五年级学生被骗10万余元




近日
福建省厦门市禾山辖区
一名五年级学生乐乐(化名)报警称
他在家刷快手短视频时
看到有人发可以领取
某游戏皮肤的信息
便添加对方微信好友索要兑换码
随后对方谎称由于乐乐是未成年人
导致在操作过程中
其公司账户被冻结6万元
对方还说已报警
并让乐乐配合警察调查

乐乐怕因此牵连到父母
于是添加了所谓的“警察微信
对方通过视频通话诱导乐乐
骗来父亲手机并查看账户与验证码等
最终导致父亲银行账户损失10万余元

图片
民警分析
乐乐遇到的是典型的
“冒充公检法”诈骗
让我们看看
这类诈骗的

1

筛选、引流:

不法分子会在热门社交平台发布虚假信息(如免费领卡、领皮肤、游戏装备或明星周边等),引诱未成年人加好友、粉丝群、游戏群等。

2

恐吓、威胁:

不法分子利用未成年人涉世不深且胆小的心理,自称是“警察”“律师”等,用“涉嫌犯罪”“拘留”“坐牢”等进行恐吓、威胁,要求配合调查。

3

目标指向家长的手机:

通过话术操控,让未成年人偷拿家长手机操作。

4

视频通话或远程操作:

通过视频连线,在线教未成年人点开付款链接支付、转账、贷款或直接获取手机验证码来进行转账。

往年开学季骗子多以
冒充公检法
游戏皮肤交易
红包返利
追星
购买、赠送“盲盒”或者“谷子”
等对学生群体施骗
主要抓住了学生
阅历浅、警觉性低、爱玩等特点
他们极易上当
民警提醒家长
应对孩子多进行反诈教育
保护孩子不被套路


图片


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普及

新型诈骗形式层出不穷

诈骗手段多种多样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的形势依然严峻

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学生的

反诈安全宣传教育

学习反诈防范知识

进一步提高广大

学生和家长的识骗防骗意识

提升防骗能力

警察蜀黍特意总结了

针对在校学生的

电信网络诈骗套路




图片

诈骗团伙利用未成年人防范认知能力较差、沉迷于手机游戏(如蛋仔派对、元梦之心、王者荣耀、刺激战场)等弱点进行撒网式诈骗。哄骗未成年人上钩,让他们一步一步走向“陷阱”,这就是一种新型诈骗手段。受害人均为8岁至14岁未成年学生。

图片

诈骗分子是如何将罪恶的黑手伸向未成年人的呢?

公安反诈民警在工作中发现,不少被电信诈骗的未成年人是这样“掉坑”中招的:诈骗分子通常在网络平台发布“低价装备”“免费皮肤”“游戏账号出售”等“钓鱼”信息,诱骗未成年人与其进行语音视频私聊,而后再以“激活费、认证费、验证费”等要求未成年人转账付款。

图片

如果未成年人拒绝转账,诈骗分子便又会冒充公检法执法人员,以诸如“不配合的话,要把你父母亲抓起来关起来”等套路话术,恐吓诱导未成年人使用家长手机私下交易,将家长的钱款转出骗取钱财,最后引导未成年人删除记录并将其拉黑。

图片

当诈骗分子实施诈骗过程中“需要家长的人脸识别验证”,小孩无法轻易获取支付密码时,诈骗分子又冒充游戏公司客服或其他身份,称未成年人开通支付服务需取消扣款,诱骗家长一步步操作最终实施转账。

请家长们务必引以为鉴、提高警惕,帮助孩子远离各类诈骗陷阱。

近年来,各地公安不断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反诈宣传,通过向学校转发相关反诈宣传视频,普及新型诈骗手法,开设“反诈小课堂”等方式,教育引导未成年学生增强识骗、防骗意识。但是,由于未成年人涉世未深,对于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和能力偏弱,容易被威吓从而被骗。


请家长做好以下几点

图片

01

要定期检查孩子使用的手机、iPad等电子设备,检查孩子的上网情况。对于孩子必须使用的电子设备,要检查设备上软件安装情况。

02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一定要加强对孩子的反诈骗教育。例如,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链接一律不看、不理、不点,不要理会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不要贪图小便宜。特别是别轻信中奖、赚外快等广告说辞。对于任何理由的转账、汇款要求,坚决不听不信不转账。

03

家长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银行卡等物品,不要让孩子知道支付密码,开通免密支付要谨慎。同时,家长也要关注孩子的微信账号、支付宝账号的余额。

04

需要强调的是,生活中家长要教育孩子多与大人沟通交流,学校和家长都要加强对孩子的反诈骗教育,比如讲述相关案例,灌输防诈知识,引导孩子注意防范,遇到自己无法辨别的事情,或者受到侵害后,要第一时间告诉老师、家长,并及时报案。

报警、咨询电话:96110 或 110

图片


警方提醒

图片

图片

请各位家长务必要保管好手机及相关账户信息,不要将自己日常使用手机交给未成年人长时间玩耍,特别是绑定了各种网上支付软件及银行卡的手机,绝对不能将支付密码告知未成年人或当面输入支付密码。

要加强对子女的网络安全教育,要引导孩子适度娱乐,不要长时间沉迷于电子产品,不要乱点击网站链接、不要随意扫码转账、不要随意添加陌生人为好友,不给犯罪分子机会。


图片
END

信息来源:泉州晚报、教育局微学堂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
快速导航
联系方式

联系我们:0595-86985220 

五里桥校区:南安市水头镇五里桥大道158号

滨海校区   :南安市水头镇滨溪路18号

© 2024 福建省南安市南星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17001011号-1

联系我们:0595-86985220 

五里桥校区:南安市水头镇五里桥大道158号

滨海校区   :南安市水头镇滨溪路18号

© 2024 福建省南安市南星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170010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