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策略

教研论文

探究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策略

发布时间:2017-09-22 阅读 : 3373

2017年发表《读写算》 issn1002-7661

探究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策略

福建南安市南星中学 王培锦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有利于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动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物理教师应充分认识生活化的教学意义,积极从新课的引入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和实践,全方位的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学生有效的学习和发展,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点肤浅见解。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策略

前言

展现生活性是初中物理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物理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以身边鲜活的与学科密切相关的素材去充实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使物理教学生活化。本课题从情境创设“生活化”引入新课,教学内容“生活化”分析原理,器材选择“生活化”设计实验,课题探究“生活化”调查研究,作业布置“生活化”巩固练习等多方面对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策略进行阐述和探索,从而让教学回归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缩小物理与生活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概述及作用分析

所谓的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指的就是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场景与生活经验为考量对象,进行教学组织和教学设计,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贴近学生生活和联系社会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使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场景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改变以往的教师单向讲授的课程教学模式,实现物理教学的生活化回归。就教学重要作用而言,首先,生活化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它将教学和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脱离了单纯的课本,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目标,能够有效地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1]。其次,在物理教学中渗入生活化的元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加学习物理的动力,让学生感受到很多与生活场景有关的物理内容,为物理增添了更多的色彩。最后,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是以人为中心的,用生活经验去学习物理,让学生感受物理存在我们的生活,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教学效率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策略

2.1 用生活事例导入新课

新课程标准强调物理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新课导入的方式很多,如果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生活话题,自然地生成情景,用生活事例导入新课,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所以,教师在讲授新课或新的内容时,应当由学生熟知的经验和具体事例引入新课。例如,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一些自然现象和分析一些生活经验,提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如,在讲授“光的折射”时,可先提出问题:“一部分浸入水中的筷子为什么看起来变折了?清澈的水底为什么看起来变浅了?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为什么总叉向看到的鱼的下方?”这样引入新课,学生会感到自然而亲切。

2.2 题探究“生活化”调查研究

杜威认为“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生命线,离开了生活和经验就失掉了教育”,“只有当人真正与环境相互作用时,人才能获得真知”。教师充分应利用教材中“研究性学习课题”栏目,引导学生根据栏目的内容设计调查方案,并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多渠道、多方法、多角度去进行实际调查,根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并结合所学的物理知识和原理,得出结论,以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的形式呈现。通过探究能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技术与社会关系,增进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和提高学生参与民生的科学决策的能力。同时按小组的形式进行,在过程中,从方案的制订、搜集证据和实验的实施到研究结果的总结和交流,都需要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过程中涉及的探究方法也比较全面,如通过查找资料、走访调查和实验搜集证据,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处理数据,应用多种方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成果,这些对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通过学生亲自实践调查与设计研究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研究能力,更重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2]

2.3 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引导学生生活实践

课堂的教学是基础,课外的实践是提高、是补充。作业作为课堂内容的巩固和延伸,它对于知识的实际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物理知识与生活密不可分,它从实践中来,又应用于实践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学生建立概念和认识规律之后,又应及时地引导学生用掌握的知识来分析解决生活和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强化理论的应用意识。”因此,教学中,我们教师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我们教师还应积极联系生活,科学合理的布置形式的课外作业,通过作业去引导学生实践,让学生自觉地把物理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之明白学有所用的道理,从而促使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总结

综上所述,物理与生活联系紧密,生活之中处处体现物理知识。将科学教学“生活化”,可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燃起学生的智慧火花,使其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地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中,并学会从物理、技术和社会相互联系的视角去认识物理问题,设计得当的“生活化”物理课堂教学必定会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引领学生进入神奇、生动的物理殿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正是当今世界理科效率改革的趋向,也是我国物理课程改革追求的目标。如果物理课程更接近于人类社会,更接近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必定能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拉近学生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并在生活相关的事物中建构知识与技能,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刘 亮.探讨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3(12)

[2]蒋少卿.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J].中学物理(初中版). 2013(09)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
快速导航
联系方式

联系我们:0595-86985220 

五里桥校区:南安市水头镇五里桥大道158号

滨海校区   :南安市水头镇滨溪路18号

© 2024 福建省南安市南星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17001011号-1

联系我们:0595-86985220 

五里桥校区:南安市水头镇五里桥大道158号

滨海校区   :南安市水头镇滨溪路18号

© 2024 福建省南安市南星中学 版权所有     闽ICP备17001011号-1